English

老舍文学奖 来自平民的奖赏

2000-06-09 来源:生活时报 关晓松 我有话说

本报专稿:北京市文学创作的最高奖“老舍文学创作奖”本月7日首次颁奖。这个主要颁发给纯文学的奖项彪柄的是一种与其他评奖活动不太相同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平民性。

老舍先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作家,他的一生都在用北京方言描绘北京城与北京人。他的创作在成就辉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这面旗帜就是平民文学。老舍先生出身平民。他满怀着对自己所熟悉的平民生活状态的爱与恨,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作,塑造了许多不朽的形象。

首届老舍文学创作奖的评奖过程体现了其平民性。获奖作品的作者都在颁奖仪式上领到了一个奖杯。这座奖杯的标志是“老舍”的“舍”字的变形,从侧面看是老北京的象征之一——鼓楼,下面则是“文学”的“文”字变形。专家一致认为这个设计方案较好地体现了“老舍文学创作奖”的性质和特色。本来,作为一项政府出资设立,北京市最高等级而且是主要奖励文学作品的奖项似乎可以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在作家和评论家和圈子里进行一下好像也未尝不可——但这样做无疑会损害它的平民性,一个不为社会公众甚至不为广大读者所知的奖项怎么能成为一项大奖?它评选出来的作品怎么能获得广泛的读者和社会影响?它在评奖时所遵循的原则又怎么能成为对一种文学观念的倡导呢?在整个社会特别是文学创作越来越多元化,纯文学的读者正在减少的时候,这种努力更成为一种可贵的选择,成为一种坚守、一种态度的象征。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文学都应该能真切深入地反映最平淡的生活,不动声色地感动最普通的读者。在首届老舍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读者会发现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著名作家凌力的新作“梦断关河”以一个昆曲艺人的命运为中心,展开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把严肃的历史主题,寄寓于荡气回肠小人物的人生悲歌中。这部小说既具备新历史言情小说的通俗品格,同时又不失深邃、高雅的审美追求。刘恒的中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借同名电视剧家喻户晓。人们喜欢张大民,因为他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老百姓,诸多的酸甜苦辣大家感同身受,而他内心深处保留的善良与自尊,他对未来的乐观和希望,几乎就是每一个最普通的北京人心里的准谱。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的电视连续剧“一年又一年”是首届老舍文学创作奖唯一一部获奖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别出心裁地采用编年体的形式,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发生的重大变化,勾画出普通百姓20年间的喜怒哀乐。其他的获奖作品如刘育新的长篇小说“古街”、铁凝的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广播剧“千古流芳”、“脊梁”、剧本“烟壶”、“司马相如”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平民品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